CIOMP OpenIR
北京地区重霾污染过程颗粒物酸度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王爽; 王恒阳; 程萌田; 刘子锐; 王跃思
2024-03-20
发表期刊气候与环境研究
卷号29期号:02页码:193-204
摘要基于北京秋冬季重霾污染时期细颗粒物化学组分和气态前体物的小时观测数据,通过ISORROPIAⅡ模型模拟颗粒物酸度,并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颗粒物酸度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17~2019年秋冬季,北京3次重霾污染事件颗粒物pH的平均值分别为4.52±0.52、5.19±0.28和5.03±0.79;从清洁阶段到中度污染阶段和从中度污染阶段到重度污染阶段,颗粒物pH平均值分别下降0.72~1.07和0.3~1.03,即随着污染的加重,颗粒物pH呈现下降趋势;颗粒物pH对化学组分变化的响应不同,主要受TNHx[总铵(气态氨+颗粒态铵盐)]和SO42-影响,受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影响有限;颗粒物pH对TNH、的敏感性依次高于SO42-高于NO3-,且高的TNHx水平会降低颗粒物pH对SO42-(TNHx>47μg/m3)和NO3-(TNHx>30~40μg/m3)的敏感性;北京重霾污染时期,大气处于富氨状态,抬升颗粒物pH至4以上;在重霾污染事件中,颗粒物pH及变化的幅度与总铵水平和颗粒物pH对SO42-、NO3-的敏感性有关,这为厘清二次气溶胶生成机制提供有效参考。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ciomp.ac.cn/handle/181722/68732
专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作者单位1.吉林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4.中国科学院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爽,王恒阳,程萌田,等. 北京地区重霾污染过程颗粒物酸度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24,29(02):193-204.
APA 王爽,王恒阳,程萌田,刘子锐,&王跃思.(2024).北京地区重霾污染过程颗粒物酸度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气候与环境研究,29(02),193-204.
MLA 王爽,et al."北京地区重霾污染过程颗粒物酸度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气候与环境研究 29.02(2024):193-204.
条目包含的文件 下载所有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北京地区重霾污染过程颗粒物酸度演变特征及(2224KB)期刊论文出版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爽]的文章
[王恒阳]的文章
[程萌田]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爽]的文章
[王恒阳]的文章
[程萌田]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爽]的文章
[王恒阳]的文章
[程萌田]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北京地区重霾污染过程颗粒物酸度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