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CAS
宽温度范围内折衍混合中波红外消热差光学系统设计 | |
彭远; 魏鸿达; 刘洋; 张建文; 邓伟杰![]() ![]() | |
2024-10-25 | |
发表期刊 | 红外与激光工程
![]() |
卷号 | 53期号:10页码:203-213 |
摘要 | 在军事领域应用的红外光学系统,有时需在近200℃的宽温度范围内工作。这一温度范围内,红外光学材料可选的种类进一步减少,系统的热离焦现象也会更为严重,进而导致光学系统难以完成良好的无热化设计。为应对这一挑战,该研究将具有独特消热差和消色差特性的衍射元件加入光学系统设计中,并提出了一种针对二次成像系统的材料选择方法。此方法以理想光学系统为基础,利用等效透镜理论将光学系统中的物镜组和中继镜组均等效成由两个单透镜组成的镜组,进而利用T-C图完成对这两个镜组的材料优选。经过深入的分析与评价,最终确定物镜组采用IRG24和ZnS材料组合为最优方案,而中继镜组的最佳材料组合为IRG22和IRG24。依据此种材料组合和理想光学系统的光焦度分配,该研究设计完成了一套中波红外光学系统。该系统的工作波长为3.7~4.8μm,视场角为10°×8°,F数为2,焦距为55 mm,系统总长约为115 mm,冷阑效率达到100%。在20~220℃范围内,全视场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均接近衍射极限,维持了良好的成像性能。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ciomp.ac.cn/handle/181722/68604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光学系统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彭远,魏鸿达,刘洋,等. 宽温度范围内折衍混合中波红外消热差光学系统设计[J].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4,53(10):203-213. |
APA | 彭远,魏鸿达,刘洋,张建文,邓伟杰,&付强.(2024).宽温度范围内折衍混合中波红外消热差光学系统设计.红外与激光工程,53(10),203-213. |
MLA | 彭远,et al."宽温度范围内折衍混合中波红外消热差光学系统设计".红外与激光工程 53.10(2024):203-213.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宽温度范围内折衍混合中波红外消热差光学系(1594KB) | 期刊论文 | 出版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彭远]的文章 |
[魏鸿达]的文章 |
[刘洋]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彭远]的文章 |
[魏鸿达]的文章 |
[刘洋]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彭远]的文章 |
[魏鸿达]的文章 |
[刘洋]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