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CAS
电替代绝对辐射计及地球辐射探测应用展望 | |
衣小龙; 叶新![]() ![]() | |
2021-05-21 | |
发表期刊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九届学术会议—全域地球物理探测与智能感知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
![]() |
页码 | 2 |
摘要 | 太阳辐射经地表反射、大气散射等物理过程被赋予丰富的光学信息,在时间序列上空间解析的观测太阳入射辐射、地球反射和发射辐射,可为气候气象、地球辐射收支、资源探测、陆地环境、海洋水色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电替代测量原理已诞生100多年,是实现光辐射绝对测量的主要途径。电替代绝对辐射测量的核心是宽谱段、高吸收比的腔型热电型探测器,入射光经过多次反射、吸收转化为温升,当该温升被电加热复现,可通过精确测量电功率来标定入射光功率,测量结果可直接溯源至国际基本单位制(SI)中的电流。电替代绝对辐射计具备可溯源、高稳定等技术优势,广泛应用于太阳辐射测量、辐射计量、光学遥感等领域。伴随遥感卫星技术发展,电替代绝对辐射计成功应用于空间太阳入射辐射测量,通过多项校正因子修正后测量不确定度达到0.2%,风云三号系列太阳辐射监测仪自2008年获得并共享连续、精准的太阳总辐照度监测数据。采用真空、制冷、超导等技术,低温4~20K运行的电替代绝对辐射计将测量不确定度提升至0.03%,成为目前世界公认的光辐射计量标准。针对星上高精度辐射测量与溯源的难题,基于空间低温绝对辐射计建立星上辐射基准是国际公认的解决途径,利用交叉定标实现光学遥感卫星辐射标度的在轨溯源,将跨越式提升可见近红外波段地球反射光谱辐射测量精度及长期稳定度。为满足地球反射和发射辐射测量需求,电替代绝对辐射计需要攻克平面型探测器、高吸收比涂黑工艺等关键技术,弥补响应时间长的缺点,快速响应的平面型电替代绝对辐射计可实现短波、长波和全波辐射测量,在空间精准监测地球辐射能量不平衡真值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ciomp.ac.cn/handle/181722/65986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比利时皇家天文台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衣小龙,叶新,方伟,等. 电替代绝对辐射计及地球辐射探测应用展望[J].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九届学术会议—全域地球物理探测与智能感知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2021:2. |
APA | 衣小龙,叶新,方伟,&朱平.(2021).电替代绝对辐射计及地球辐射探测应用展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九届学术会议—全域地球物理探测与智能感知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2. |
MLA | 衣小龙,et al."电替代绝对辐射计及地球辐射探测应用展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九届学术会议—全域地球物理探测与智能感知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 (2021):2.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下载所有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电替代绝对辐射计及地球辐射探测应用展望.(241KB) | 期刊论文 | 出版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下载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衣小龙]的文章 |
[叶新]的文章 |
[方伟]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衣小龙]的文章 |
[叶新]的文章 |
[方伟]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衣小龙]的文章 |
[叶新]的文章 |
[方伟]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