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MP OpenIR  >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知识产出
空间微振动多维扰动力测试技术研究
夏明一
学位类型博士
导师徐振邦
2019-06-0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学位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微振动测量 冗余布局 耦合传递模型 动态标定 动量轮扰振特性
摘要微振动形式复杂,具有幅值小、频率分布范围广及振动多向等特点,在高分辨率空间遥感卫星的研制过程中,微振动对其指向精度和成像质量等性能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为了预测扰动对航天器产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振动抑制措施,精确采集振源的扰动数据是其中最基础的环节,也是空间微振动研究的重要保障。同时,随着空间载荷越来越大,特别是空间望远镜等大型设备的研制,其内部振源的质量越来越大,输出扰动形式也越来越复杂,现阶段针对于振源的微振动测试能力已很难满足其发展需求。因此研究与之相关的微振动测试技术及振源扰振特性分析等关键技术,对于大型空间望远镜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微振动测试技术的观测理论开展了研究,分析了微振动测力平台传感器的分布对测试精度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确定了平台八分量的冗余布局方式,分析表明:该平台布局可以有效地提升刚度及承载能力,同时也能兼顾四分离并联式的优点,降低误差干扰以及数据计算量。针对微振动传递过程中的刚柔耦合特性,本文分别采用了广义逆传递模型和基于机械阻抗原理建立的耦合传递模型方法。其中,广义逆法通过耦合传递矩阵表示刚性安装基础与弹性安装基础下的振源扰动特性之间的关联;耦合传递模型表示振源和安装结构频响特性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对模型进行了解耦分析。最后通过试验样机对两种不同的建模方法进行了验证,与分析值进行比对,可知:不同的建模方法都可以准确地验证结构耦合状态下的振源的频率分布,其中耦合传递模型对扰振幅值的预测精度在15%以内。根据微振动观测理论的分析结果,并基于传递模型的设计要求,本文针对大型空间望远镜的振源特点设计了以压电式为核心的测力平台。针对于平台的承载能力及精度等指标,对传感器的晶组尺寸、分载特性以及平台的外部结构进行了分析、设计与测试;并基于有限元模态理论对平台的刚度进行了参数化的仿真分析,对传感器的位置进行了细化,通过仿真分析以平台刚度为目标函数进行了择优化处理。考虑到微振动的扰振形式及宽频特性,本文采用了基于FFT变换的动态频域标定方法,将振源的结构耦合引入到标定矩阵之中,并通过搭建不同的标定及测试系统完成了平台的静态及动态标定,以及平台的静、动态力学特性检测。测试结果表明,力及力矩的分辨率可以达到0.001 N/0.0001 Nm,在0-800 Hz的测试范围内,动态线性度在0.1%FS以内,动态测试误差大部分在5%以内,静态测试误差在5%以内,在40 k N的测试范围内,六维广义力的测试线性度在0.1%FS以内,重复度在0.1%FS以内。在微振动测试理论的指导下,并基于空间微振动多维扰振力测试技术,本文对空间用动量轮的扰振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了分离各因素对振源扰振特性的影响,本文在刚性边界条件测力平台基础上研制了弹性边界条件测力平台及六分量柔性边界条件测力平台,对动量轮在不同刚度安装条件下的扰振分布及特性进行了检测与分析。依据测试数据在动量轮经典扰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动量轮扰动模型,通过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该改进模型可以更加准确的反映不同刚度安装条件下的动量轮扰动特性,通过该模型可以在卫星平台上更加灵活准确地建立定量化的方法,为高分辨率卫星提高成像质量提供设计依据。
页数190
DOI5D15D42A9F971EC355EA0D55900970B0
语种中文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ciomp.ac.cn/handle/181722/63869
专题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知识产出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夏明一. 空间微振动多维扰动力测试技术研究[D].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空间微振动多维扰动力测试技术研究.caj(10849KB)学位论文 开放获取CC BY-NC-SA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夏明一]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夏明一]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夏明一]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